期刊简介
《实用心电学杂志》创刊于1993年,曾用名:《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心电学专业权威期刊之一。本刊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大学主办,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心电学会、中国心电图会诊中心、中国心电学基地协办;主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卢喜烈教授,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
出版部门: 《实用心电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074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857/R
邮发代号: 28-438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148.00
杂志荣誉 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richsweb)和《史蒂芬斯全文数据库》(EBSCOhost)收录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实用心电学杂志
-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
- 国际刊号:1008-0740
- 国内刊号:32-1857/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C反应蛋白与老年冠心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异常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者(A组)、21例稳定性心绞痛者(B组)和21例健康老年人(C组)的血清CRP浓度.分析3组之间指标的差异性.结果A组血清中CRP显著高于B组与C组(P<0.01),B组各指标高于C组,各指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指标无相关性.结......
作者:严丽荣;苗曼悌;张春玉 刊期: 2005- 06
-
动态血压与左心室肥厚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目的了解动态血压(ABP)与左心室肥厚(LVH)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观察62例高血压者(A组)的24hABP和动态心电图(DCG)检测结果,并与48例正常人(B组)作对照.结果发现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38例,即夜间血压下降率<10%)的高血压者其LVH检出率显著高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24例);前组Lown's2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VR)显著高于后组,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
作者:王伊敏;金卫东 刊期: 2005- 06
-
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者P波离散度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能否预测老年高血压病者伴发阵发性房颤的发生.方法观察41例有阵发性房颤的老年高血压病者(A组,平均年龄69岁)的大P波时限(Pamx)、小P波时限(Pmin)、Pd、左房内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41例无阵发性房颤病史的高血压病者(B组,平均年龄72岁)比较.结果Pd:A组显著高于B组[(68.82±25.42)ms比(28.52±14.06)]ms......
作者:熊亚晴;郭红梅;潘梓青;程学萱 刊期: 2005- 06
-
急性前壁心梗T波倒置程度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惠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早期大倒置T波(NTmax)的临床意义.方法以52例初发前壁AMI12h内来院就诊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倒置T波深度分为2组:①A组深倒置T波组:NTmax>6mm;②B组浅倒置T波组:NTmax≤6mm.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肌酸激酶高值(CKmax)、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LVEF)、冠状动脉造影TIMI血流和心肌同位素显像,判断心肌梗死严重程度和左室功能状况及治疗......
作者:管琰;杨磊;陈勇军;王志强;蒋金法 刊期: 2005- 06
-
风心病患者伴心房颤动与不伴心房颤动者免疫功能的变化
目的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伴心房颤动(Af)可引起心房附壁血栓,血栓脱落会导致患者身体重要脏器栓塞而致残.RHD者的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减少,CD4/CD8降低与正常人有明显的差异[1].本文探讨RHD者伴Af与不伴Af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特点.方法RHD伴Af31例(A组)不伴Af23例(B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用液相终点散射免疫沉淀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
作者:高雯;赵永春;张剑 刊期: 2005- 06
-
148例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
目的评价24h12导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8例可疑冠心病者24h12导D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比分析.结果148例中,经CAG证实CHD为94例,其中DCG检出80例,D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5.1%,特异性81.5%,预测准确性83.8%,且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增多,DCG检出CHD的阳性率增高.结论DCG监测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较高,对CHD的诊......
作者:凌佩莹;赵秋燕;零达红 刊期: 2005- 06
-
健康人右胸导联QRS波和T波形态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人右胸导联心电图QRS波和T波形态及临床意义.方法测量867名健康人右胸导联心电图,分析QRS波和T波形态.结果右胸导联Q波的发生率与V1导联R波的幅度有密切关系,V1呈QS型、V3R~V5R多数有Q波.V1呈rS型,则R波幅度越小,V3R~V5R出现Q波的机会越大;右胸导联V1→VsR→V5R直立T波出现逐渐减少,倒置T波出现逐渐增多.结论健康人右胸导联心电图V1、V3R~V5R出现......
作者:伏忠阳;刘丽娜 刊期: 2005- 06
-
抗心律失常治疗对儿童功能性室性早搏转归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儿童功能性室性早搏是否应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2000年6月的52倒功能性室性早搏患儿进行了5年的系统随访.根据忠儿是否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为用药组18例和未用药组34例;根据室性早搏的频率分为高频组(≥10次/分)21例和低频组(<10次/分)31例.分别比较用药组和未用药组、高频组和低频组患儿室性早搏的转归.结果用药组有13例早搏消失,平均消失时间为17.41......
作者:周弘;吕进泉;顾兆坤 刊期: 2005- 06
-
62例早期复极综合征分析
目的了解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发病率与年龄、性别和心率的关系及QT间期的改变.方法对1894例健康体检中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早期复极综合征总发病率为3.27%,男性为5.61%,女性为0.67%(x2=36.41,P<0.005),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下的占发病人数的90.32%,心率偏慢,Q-T间期比正常对照组长.结论早期复极综合征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其发病机制多认为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
作者:刘江涛;黄蓉 刊期: 2005- 06
-
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动过速前无创性检测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心动过速术前无创性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97例心动过速患者术前行无创性检查分型诊断.结果97例患者中AVNRT25例,AVRT60例,房室结多径路2例,旁路并房室结多径路2例,LVVT7例,AF1例,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达95%,RFCA总成功率达98%.结论RFCA术前采用无创性方法能够确定心动过速的类型、折返机制、旁路定位、具有简便、易行、安全、准确可靠的优点......
作者:夏敏;孙万峰;李翠兰;沈秀萍;王爱萍 刊期: 2005- 06
动态资讯
- 1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夺获三联律——韦登斯基现象1例
- 2 酷似房早的房性并行心律1例
- 3 培哚普利对心室肥厚(重构)的影响
- 4 QT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
- 5 Niagara瀑布样T波2例
- 6 400例医务人员体检心电图分析
- 7 润滑止痛胶、石蜡油、香蕉在经食管心房调搏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 8 R on P与室性心动过速
- 9 DDD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的动态心电图分析及临床意义
- 10 运动平板试验在评估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中的价值
- 11 室性期前收缩显示巨大U波1例
- 12 食管心房调搏终止室上性心律失常99例疗效观察
- 13 ST段的偏移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探讨
- 14 足妊待产至一过性加速性交接性逸搏心律1例
- 15 医生集团与室性心律失常管理
- 16 早搏的结核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 17 单导联对宽QRS波鉴别诊断价值的应用
- 18 无痛性心肌梗死6例报告
- 19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发生传导阻滞临床分析
- 20 房速伴不典型文氏型房室传导及阿什曼现象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