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实用心电学杂志》创刊于1993年,曾用名:《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心电学专业权威期刊之一。本刊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大学主办,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心电学会、中国心电图会诊中心、中国心电学基地协办;主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卢喜烈教授,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

出版部门: 《实用心电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074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857/R

邮发代号: 28-438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148.00

杂志荣誉 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richsweb)和《史蒂芬斯全文数据库》(EBSCOhost)收录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实用心电学杂志
  • 杂志名称:实用心电学杂志
  •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
  • 国际刊号:1008-0740
  • 国内刊号:32-1857/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richsweb)和《史蒂芬斯全文数据库》(EBSCOhost)收录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实用心电学杂志2002年第3期文章
  • P波离散度预测老年器质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的意义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isp)在老年器质性心脏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年龄≥60岁以上52例有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病人,发作前或转复后窦性心律时心电图,用12导同步心电图记录,手工测量,并以年龄≥60岁伴器质性心脏病从无Af病史的病人作对照,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阵发性Af组Pmax(103.82±16.44)ms;Pmin(68.05±18.33)ms;Pdisp(50.87±15.53)m......

    作者:宁爱民;王静;张善春;郑刚;刘兆昶 刊期: 2002- 03

  • 如何提高心电学检查对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告价值

    目的了解无创性心电学组合检查技术对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告价值。方法对17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了心室晚电位(VLP)、Q-T离散度(QTd)和心率变异性(HRV)等无创性心电检查,将平均21个月的随访结果与心电学检查组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随访期中有18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事件(10%),心电学检查组合分析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正确率和阴性正确率都非常高。结论无创性心电组合检查对心肌梗死患者......

    作者:朱强;栾怡平;金永玲 刊期: 2002- 03

  • 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的临床及心电图特点。方法以回顾性的方法对27例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男性24例,女性3例中发作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双下肢或四肢软瘫,其中合并有血钾降低者21例。27例T3、T4均高于正常。结论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以年轻男性居多。通过补钾治疗可迅速改善其临床症状。坚持抗甲状腺治疗是控制甲亢周期性麻痹复发的关键。......

    作者:王俐 刊期: 2002- 03

  • 动态心电图分析病理性室性早搏的指标

    目的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探讨病理性室性早搏(PVS)的标准。方法随机选择90例常规心电图有PVS者分心脏病组和非心脏病组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并按有关标准进行分析。结果PVS次数不能作为判别PVS是否属功能性的主要依据。结论分析病理性PVS的标准有①LownPVS分级2级以上;②伴发室上性早搏(PSVT)频度≥100次/24h,室上性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及ST-T异常改变;③PVS发生率与受检者状态有......

    作者:郭丽玲;支龙;姚丽萍;常冬梅;李卫荣;段秀琴 刊期: 2002- 03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房颤动(Af)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7例AMI病人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117例AMI合并Af者23例,其中快速Af14例,死亡9例;中速Af6例,死亡2例;慢性Af3例,死亡0例。结论Af可作为AM判断病情,评估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陈丹;薛晶;卢延生;覃湘林 刊期: 2002- 03

  • 从新西兰兔心肌坏死前后病理性Q波的变迁看Q波的形成

    目的从新西兰兔心肌坏死动物模型复制前后Q波在体表位置的变迁,探讨病理性Q波的形成原因。方法30只新西兰兔采用Wilson导联记录其胸背部预定点的心电图,与经定量化学损伤法复制的高前壁心肌坏死动物模型相同体表测试点记录的心电图进行比较。统计相关点出现病理性Q波的例数。结果在坏死区域正对的体表部位出现了病理性Q波,而对应区域的病理性Q波消失。经配对计数资料的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作者:周翔;尹炳生 刊期: 2002- 03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前后P波变化与预后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治疗前后P波变化和预后的关系。方法追踪观察62例治疗前后P波的变化,其中14例在6个月内死亡。结果存活组病人治疗前后P波振幅平均值为(3.396±0.799)和(2.208±0.609)mm,平均下降(0.94±0.84)mm(P值<0.01);死亡组病人治疗前后P波振幅平均值为(3.321±0.749)和(3.071±0.781)mm,平均下降(0.25±0.5......

    作者:叶青;阮虹;杨晓玲;刘春琳 刊期: 2002- 03

  • 伪性完全性心房内阻滞1例

    患者男,53岁。因四肢乏力5d,疑为低钾血症。心电图显示多数导联P-P规则,窦性频率82次/min,P-R固定0.14s,QPS0.07s,R-R均齐,同时Ⅱ、Ⅲ、aVR、aVF导联另有一大小、振幅略异于窦性P波的P′波,P′-P间距为0.26~……......

    作者:洪晔;谢玮 刊期: 2002- 03

  • 房性早搏揭示3相右束支阻滞1例

    患者女,58岁。因心悸、胸闷半月就诊。临床诊断:冠心病。入院时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d后心电图表现为V_1导联QBS波呈两种形态:一种为右束支传导阻滞(BBBB)型(R-R间距为0.72s),而在每一个房性早搏(PAS)的长代偿间歇后则出现一个形态正常的QRS波。心电图诊断:频发性PAS、3相RBBB。……......

    作者:钟雪香 刊期: 2002- 03

  • 心电钩拢现象2例

    例1女性,30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常规心电图为窦性心律,室性早搏(PVS)。24h动态心电图(DCG)示:PVS发生后出现非阵发性交接性心动过速伴房室分离,频率为64~70次/min。心动过速发生后,窦性频率由心动过速前60~67次/min提高至73~77次/min。心电图诊断:非阵发性交接性心动过速伴钩拢现象(图1)。……......

    作者:柏晓梅;李珑;刘尚武 刊期: 200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