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实用心电学杂志》创刊于1993年,曾用名:《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心电学专业权威期刊之一。本刊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大学主办,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心电学会、中国心电图会诊中心、中国心电学基地协办;主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卢喜烈教授,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
出版部门: 《实用心电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074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857/R
邮发代号: 28-438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148.00
杂志荣誉 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richsweb)和《史蒂芬斯全文数据库》(EBSCOhost)收录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实用心电学杂志
-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
- 国际刊号:1008-0740
- 国内刊号:32-1857/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右束支传导阻滞者次极量心电图负荷试验分析
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者若无其它心脏病证据,多无临床意义。RBBB多有继发性ST-T改变,既可酷似、也可掩盖因冠脉供血不足等引起的原发性ST-T变化,会对RBBB者早期诊断冠心病时带来疑惑。现报告常规体表心电图RBBB者进行次极量心电图负荷试验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作者:杨健;于小林;孙文琴 刊期: 2002- 04
-
70例卵巢癌患者ST-T改变的分析
本文将我院2000年1月~12月住院卵巢癌(OC)患者70例的心电图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与ST-T改变的关系,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卵巢癌患者70例(A组),年龄15~64(平均46.7)岁,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对照组(B组)从同期住院病人中随机抽样共75例女性患者,年龄17~78(平均47.4)岁,分别为肺癌、直肠癌、膀胱癌、……......
作者:李京婴;郭惠玲;王蓉 刊期: 2002- 04
-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衰的疗效观察
冠心病者晚期出现心衰(HF),死亡率居高不下,心功能对此类患者的预后有非常重要意义。我们应用葛根素注射液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1997年10月~2001年6月住院的冠心病、充血性HF者80例。患者均用HF的常规治疗,包括强心甙、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
作者:崔伟;许雪英 刊期: 2002- 04
-
心房颤动(Af)的电生理机制和射频消融治疗现状
心房颤动(AJ)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统计表明,人群中Af总发病率为0.5%~1%,70岁以上者上升至10%。Af无论是持续性还是阵发性,因室律极不均匀,给患者带来极大不适。表现为心悸、乏力乃至晕厥,并可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及发生血栓栓塞,增加死亡率及致残率。1电生理机制1.1多源性子波折返电生理机制至……......
作者:徐青春;韩素华;杜建英 刊期: 2002- 04
-
圆形系统测定心电轴介绍
本圆形系统将6个肢导联(按Ⅰ、Ⅱ、Ⅲ、aVR、aVL、aVF为序),由圆心向外依次排列(见图示)。每个导联圈均由1个正半圈(空白区)和1个负半圈(点状区)组成,空白区和点状区的交界处有2条边界线。测定时,观察每个导联的正向波、负向波的面积,然后确定两者的代数和(正、负或零)。如在Ⅰ导……......
作者:方炳森 刊期: 2002- 04
-
推广圆形系统 准确快捷测定额面心电轴
科技数据的测定方法,如果超出了允许的误差,这种方法就值得商榷、改进。额面平均心电轴(简称MEA)的经典作图及由此衍生的方法,就存在这方面的问题。MEA的概念是Einthoven创立的,是心电学中十分重要的指标。对其认识和评价曾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目前对他的临床价值和地位评估已趋一致并加……......
作者: 刊期: 2002- 04
-
如何选择1套满意的现代动态心电图系统
动态心电图(DCG)系统自20世纪60年代初投入临床使用以来,随着生物工程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主机由过去的专用分析仪到高性能微型计算机和工作站,软件的分析功能越来越强大,速度也越来越快,记录盒体积也越来越小,可记录的导联数也越来越多,容量也越来……......
作者:王长溪 刊期: 2002- 04
-
J波的临床意义及其检测方法
某些疾病及病症可产生J波,近年倍受重视。但有关J波的临床、基础电生理研究和J点的界定尚不统一。J点是指QRS终末与ST段的转折点,代表心室除极的结束与复极的开始。正常情况下存在除极终末与复极早期的重叠区域,其持续时间在人类约10ms。QRS终末切迹后呈圆顶状或圆丘状的波称之为J波,文献命名也较混乱,……......
作者:张建义 刊期: 2002- 04
动态资讯
- 1 极早期不典型心肌梗死心电图误诊分析
- 2 循证护理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猝死的临床应用研究
- 3 非缺血性ST-T改变的诊断
- 4 左前分支阻滞掩盖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
- 5 急诊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影响
- 6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缺血性J波研究
- 7 麻醉剂及其他试剂对小鼠心电活动的影响
- 8 变异型预激综合征误诊为心肌梗死1例
- 9 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者P波离散度的临床价值
- 10 4112名煤矿工人健康体检心电图分析
- 11 急性多部位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相关研究
- 12 闭环刺激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体会
- 13 患者憋气发生阵发性室速1例
- 14 心房静止1例报告
- 15 心房颤动时右束支阻滞伴束支内隐匿传导及蝉联现象1例
- 16 右位心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酷似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
- 17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现象的研究
- 18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 19 60例肺栓塞心电图分析
- 20 特殊的异-室1:2传导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