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实用心电学杂志》创刊于1993年,曾用名:《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心电学专业权威期刊之一。本刊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大学主办,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心电学会、中国心电图会诊中心、中国心电学基地协办;主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卢喜烈教授,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

出版部门: 《实用心电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074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857/R

邮发代号: 28-438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148.00

杂志荣誉 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richsweb)和《史蒂芬斯全文数据库》(EBSCOhost)收录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实用心电学杂志
  • 杂志名称:实用心电学杂志
  •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
  • 国际刊号:1008-0740
  • 国内刊号:32-1857/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richsweb)和《史蒂芬斯全文数据库》(EBSCOhost)收录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实用心电学杂志2013年第4期文章
  • 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做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必要性

    目的了解窦性心动过缓(平均心率......

    作者:程慧磊 刊期: 2013- 04

  • 介绍一种心脏变时性功能指标测算表

    心脏变时性功能测算指标较多,目前的仪器多不配备该检查的专项检测功能.根据心脏变时性检测的相关测算程式,制作了一种方便实用的OfficeExcel测算表,通过实例详细介绍了该表的使用方法和检测中的注意事项.......

    作者:郭英杰;于小林;孙迎春;郑艳 刊期: 2013- 04

  • 心电向量的临床应用系列讲座讲义(3):终末向量异常心电图的向量图诊断及重新认识

    心电图(ECG)终末向量异常是指其QRS终末部分形态、电压或时限异常.常见的终末向量异常ECG包括:各种束支与分支阻滞、终末传导延缓、室上嵴图形(cristapattern,CP)、早复极综合征(earlyrepolarizationsyndrome,ERS)、Brugada波.本文着重讨论束支分支阻滞及终末传导延缓以外部分终末向量异常的ECG和VCG特征,并试图解释其产生机理.......

    作者:陈有昌;刘宇田 刊期: 2013- 04

  • 心电图导联标准化的临床应用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心电图检查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实践中,但同时也带来了另一方面的问题,就是检查中没有一个统一、规范化的标准,包括导联系统、操作流程和诊断名词等.随着的发布,心电图检查正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笔者通过对该指南的学习,并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将该指南的临床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元秀 刊期: 2013- 04

  • 预激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预激综合征是指起源于心房的激动经旁路提早激动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Kent氏束的存在形成了典型的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发病率约为0.1‰~0.3‰.7%~20%的患者同时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如Ebstein畸形.预激综合征可分为显性、间歇性、不完全潜在性、潜在性及隐匿性预激等;与其相关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以及房性异位激动经旁道下传心室.预激的存在有时会加大心电图的诊断难......

    作者:陈群曼;李乔华 刊期: 2013- 04

  • 食管心脏电生理诱发与终止心动过速的方法与技巧

    折返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于其突发突止的特点,常规心电图有时不能及时记录到发作时的心电图,也难以对心动过速的具体性质作出准确鉴别,进而影响治疗.食管心脏电生理不但能诱发心动过速、鉴别心动过速性质,还能安全、有效地快速终止心动过速.......

    作者:叶沈锋 刊期: 2013- 04

  • 建立进修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探索和思考

    完善临床医师(包括心电图医师)的进修培训对于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国内进修教育体系仍不完善,缺乏规范化,多数教学医院对进修教学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严重影响了进修医师培训效果.我们近年来在规范进修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建立系统、详细的临床培训计划,试行进修医师导师制度,注重科研思维和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强调医德医风培训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贾鑫;国建萍 刊期: 2013-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