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实用心电学杂志》创刊于1993年,曾用名:《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心电学专业权威期刊之一。本刊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大学主办,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心电学会、中国心电图会诊中心、中国心电学基地协办;主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卢喜烈教授,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
出版部门: 《实用心电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074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857/R
邮发代号: 28-438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148.00
杂志荣誉 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richsweb)和《史蒂芬斯全文数据库》(EBSCOhost)收录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实用心电学杂志
-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
- 国际刊号:1008-0740
- 国内刊号:32-1857/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动态心电图检出左束支阻滞中偶见QRS波正常化
患者女,74岁.因反复胸闷气短20年,加重2d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病窦综合征.既往有心动过缓及高血压病史.胸片示:心影普遍增大,心胸比0.62,主动脉迂曲硬化.心电图诊断:①房颤;②偶发室早;③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心室肥厚.入院后进行动态心电图(DCG)检测.......
作者:包贞贞;王敏;李川洁 刊期: 2001- 04
-
阿托品试验判定病窦综合征方法的评估
心脏传导系统担负着心脏起搏传导激动的功能,窦房结为心脏高起搏点.......
作者:周克平;徐爱华;张立 刊期: 2001- 04
-
心电图机抗干扰键对左室肥厚诊断的影响
目前,所有心电图机均配备有抗交流电干扰(HUM)和抗肌电干扰(EMG)装置,使心电图的清晰度得到明显提高.但是,应用抗干扰键对心电图波的振幅有一定衰减作用,从而影响诊断.......
作者:罗燕銮 刊期: 2001- 04
-
典型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殊变异
典型的预激综合征(WPW)心电图特征为:①PR<0.12s,约85%病例PR间期<0.10s[1];②QRS波增宽,延长到0.11~0.16s;③QRS波起始部位顿挫模糊,形成所谓δ波,或称预激波,剩余的QRS图形正常;④PJ间期正常,多<0.26s;⑤伴有继发性ST-T改变.......
作者:申清芝;马永喜 刊期: 2001- 04
-
动态心电图监测频发室早280例临床分析
室早(PVS)较为常见.本文对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中PVS超过1千次/24h以上者分析如下.......
作者:党希元;文雯 刊期: 2001- 04
-
早期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QT离散度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前后QT离散度(QTd)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34例AMI患者分为溶栓组(A组)及非溶栓组(B组),其中将A组又分为再通组(A1组)和未通组(A2),测定其溶栓前后的QTd,并与B组QTd作比较.结果溶栓治疗后的A1组QTd明显减少,而B组及A2组之QTd增大,且A2组与B组之间QT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QTd增大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
作者:刘明;刘洪清;张红欣 刊期: 2001- 04
-
50例室速心电图与临床预后关系探讨
室速(VT)是1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多发生于严重的心脏病者.VT对心功能影响严重,带来不良的血液动力学后果:心排血量降低,心、脑、肾的供血不足,可引起心衰、脑缺血、缺氧和休克;......
作者:陆娟;胡勇 刊期: 2001- 04
-
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观察与分析
无痛性心肌缺血(SMI),又称隐性冠心病[1].SMI造成的心肌损害,不次于有症状心肌缺血.无症状往往不能引起患者警觉,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并发致命心律失常而猝死.现回顾性分析106例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DCG),以探讨SMI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规律.......
作者:姜慧珍 刊期: 2001- 04
-
运动负荷试验对冠心病者QT离散度的影响
心电图运动试验至今仍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方法之一.传统ST段压低标准的敏感性和预测意义欠佳,限制了运动试验对冠心病检测和评价的应用.运动平板试验(TET)可能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影响心室复极,QTd及QTcd在衡量潜在性心律失常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探讨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与心室复极之间的作用机制.......
作者:时均贵;王会伟 刊期: 2001- 04
-
PtfV1的临床应用
1964年morris早提出V1导联上P波终末电势的概念(Ptfv1),并率先在心瓣膜病方面进行研究应用.由此引起了国内外许多临床工作者的广泛注意和探索.尤其近10多年来,随着心脏电生理和传导系统的深入研究,发现其在风心病、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等方面均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叶峰 刊期: 2001- 04
动态资讯
- 1 小儿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临床分析
- 2 心房内传导障碍致窦性P波极性改变1例
- 3 房室旁路与房室结双径路并存致心动过速的特点
- 4 高校教职工康检的心电图分析
- 5 心律失常的转子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 6 室性并行心动过速伴外出阻滞
- 7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分析
- 8 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80例心电图临床诊断分析
- 9 高血压病Q-T离散度临床意义探讨
- 10 咳嗽致P波极性改变1例
- 11 等频性窦房及房室双重干扰性脱节1例
- 12 心脏复极异常和心脏性猝死
- 13 巨Brugada波1例
- 14 Niagara瀑布样T波2例
- 15 Q-T离散度在有关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 16 无疹型带状疱疹误诊急性心肌梗死1例
- 17 心率变异性和Q-T间期离散度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 18 左后分支室速的机制
- 19 脑血管意外与心电图异常
- 20 99Tcm-Syt I-C2A突变体蛋白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显像中的应用